政策文件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教育教学政策

来源:时间:2025-09-05

1.“以本为本”指的是什么?

以本为本, 就是要以本科教育为高校教育的基石,以本科人才培养为高校育人的根本。坚定不移地确立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全方位地进行理念转变、结构调整以及资源优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整体人才水平。


2.“四个回归”指的是什么?

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究其根本就是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学生要回归常识,刻苦学习;教师要回归本分,潜心教书;大学要回归初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要回归梦想,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3.“三个不合格”指的是什么?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


4.“八个首先”指的是什么?

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5.“立德树人”的内涵是什么?

立德树人是指培养有品德的人才。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


6.“三全育人”的内涵是什么?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强调人人都有育人意识,树立育人责任感,在本职工作中发挥育人作用;全过程育人强调育人要贯穿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调教育要体现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7.“五育并举”的内涵是什么?

“五育并举”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系统逐步形成“五育”并举提法,将其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


8.“四为服务”的内涵是什么?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为服务”的重要论断,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9.“四有好老师”的内涵是什么?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10.“四个引路人”的内涵是什么?

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1.“四个相统一”的内涵是什么?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12.“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各位老师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提出了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13.课程思政的内涵是什么?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概括来说,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下一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校情校史